全球地接黄页
地接黄页小程序

更多内容

请扫描地接黄页小程序

蒙古国农牧业呼唤中国投资,专家:中蒙在畜牧业合作上具有潜力,蒙古国地接

作者:地接黄页
发布日期:2023-06-15

蒙古国农牧业呼唤中国投资,专家:中蒙在畜牧业合作上具有潜力,蒙古国地接


【环球时报驻蒙古国特约记者 余纯纯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编者的话:“希望中企更多投资蒙古国的农业和旅游业。”5月底,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图布登道尔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中国投资者发出邀请。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曾经依赖采矿业的蒙古国如今希望实现经济多元化,并向外国企业投资农牧业敞开了大门。提到这一中国北方邻国,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以及在疫情期间“羊来茶往”的佳话。蒙古国食品农业与轻工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该国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在地方经济中占比更是高达85%。其中,畜牧业是蒙古国的重要支柱产业。那么,蒙古国农牧业近些年发展如何?该国为何在此时向投资者发出邀请?


蒙古国牧民在广袤的牧场放羊。(IC Photo)

“羊多加工厂少”

联合国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曾这样形容称:蒙古国地处中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73%的农业用地都是牧场,广袤的牧场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一直是游牧畜牧业的中心地带。


但很多人不了解,该国畜牧业到现在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放牧方式上,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现代化大规模集约养殖方式无法相比。牧民们早上把牛羊群放出去,晚上再赶回家,完全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草好的年景就丰收,遇到雪灾、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一夜之间牲畜数量就可能归零。

可以说,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门小户放牧方式严重制约了蒙古国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单个牧民家庭几乎无力引进高质量的种牛种羊,导致牛羊品种退化严重;另一方面,牧民们不舍得宰杀羔羊、牛犊,消费者吃到的都是所谓的“老头牛羊”,首都乌兰巴托的高档西餐厅甚至要从澳大利亚和日本进口牛排。此外,完全放养而非圈养的牲口对环境破坏很大,山羊经济效益大于绵羊,所以很多牧民会为了收入而忽视环保,盲目扩大羊群特别是山羊数量。

几年前,联合国曾在蒙古国牧区推广降低单位草场载畜量的项目,但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因为按照蒙古国的传统观念,牲畜数量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土地荒漠化。

此外,牧民家庭无力建立高效物流和大规模现代化屠宰、加工设备以及大型冷库。有一些媒体也曾对蒙古国这一“羊多加工厂少”的产业状况进行过报道。蒙古国每年约屠宰1400万头牲畜以供食用,但只有约10%能在政府指定的屠宰场进行屠宰。与此同时,在蒙古国所有肉类加工企业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

所有这些因素造成蒙古国畜牧业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但在国际上竞争乏力,更难言大规模出口创汇,因此蒙古国政府希望能有外国资金注入来改善蒙古国目前相对传统的畜牧业。

已有中企进入“阳光产业”

近期,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图布登道尔吉曾数次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外国资本可以投入到该国的肉类加工、奶牛养殖和羊绒产业中。作为近邻,中国无论从资金还是现代化农牧业经营的先进经验方面来说,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些年,中方投资已经开始进入蒙古国的农牧业领域,只是规模都不大。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农牧业分会会长张庆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蒙古国近年来在东方省已经划出大片土地,交由来自中国的企业投资种植燕麦草,用作饲料。当地政府对这样的项目十分支持,因为种植的草料可以满足牧区过冬所需。今年4月和5月,蒙古国东部省份发生强沙尘暴和暴风雪极端天气,因低温和饲料短缺,造成约30万头牲畜死亡。

他表示,与矿产业相比,种植草料项目投资风险较小,未来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中资企业还可以为当地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向当地牧民提供低价饲料,为今后推广圈养牲畜和保护环境创造条件,推动蒙古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蒙古国政府还制定了改良品种计划,主要是培养绵羊和山羊优良品种。张庆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蒙古国在中部省份后杭爱省建立了专门的园区来培育优良种羊胚胎,该项目也有中企参与投资。改良品种项目刚刚起步,一旦培育成功上了规模,可以极大改善蒙古国本土羊肉质量和口感,提升出口肉价。

据张庆余介绍,目前在蒙古国从事肉类屠宰加工的中方独资企业只有几家,其余都是与蒙方合资经营,或者以租赁承包蒙方企业的方式来经营,因为这样降低风险。但所有这些目前规模不大。

相比于前期投资大、风险高的矿产领域,在农牧业领域的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可实打实地惠及当地,张庆余把这个行业称为“阳光产业”,具体方向比如种植牧草、中草药、油菜籽等,基本可以做到当年收购。所以中资企业可以在做好前期可行性研究准备的基础上审慎投资。

专家:中蒙在畜牧业合作上具有潜力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而言,在蒙古国投资肉类加工厂契合了该国畜牧业的短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蒙两国在畜牧业合作上具有潜力,这也符合投资、合作多元化的趋势。中企在蒙投资大多聚焦于能源矿产,畜牧业合作有助于推动两国贸易均衡。

笪志刚认为,蒙古国在资源禀赋上具备比较优势,如果中国企业有计划赴蒙投资畜牧业,应当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聚焦于肉类产品深加工等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领域。此前,蒙古国对华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和矿产,不具有可持续性,也容易在当地引发争议,畜牧业的投资应该规避相关问题。

但笪志刚也提醒称,现代畜牧业可能会对蒙古国传统的畜牧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要注意蒙古国沙漠化对畜牧业的影响,中国企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

近期曾前往蒙古国的律师小胡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首都乌兰巴托外,蒙古国的基建水平较为落后,路网条件一般,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也与国内存在差距,这些都是企业赴蒙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

尽管蒙古国政府吸引外资或中资意愿强烈,但有中资企业负责人也提醒说,在蒙古国拿出吸引外资的具体政策并落实到位之前,中国企业家对蒙古国投资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